2024年上海经济前瞻:环境、动力及近远之策
核心观点
2024年,上海经济运行将呈现“缓步增长、转型深化、机遇潜藏”基本特征,总体判断“谨慎不悲观”,“不悲观”主要是国际形势或边际弱改善,国内形势或稳在新平台,上海延续从底部抬升的复苏态势。但也“难言乐观”,外部形势仍有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交织,短期之难与中长期之困并存,继续向上的内在支撑还不足。上海要“谨慎”把握当前经济运行“四期叠加”底层逻辑,即国际动荡期、疫后恢复期、经济下行期、转型深化期的叠加影响,因势利导、借势发力,充分挖掘全球新变局和我国快速转型过程中的结构性动力和战略机遇,统筹“当期稳增长”和“长期深转型”,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释放潜力、打开格局。
国际形势: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抓住边际弱改善的“微光初现”。2024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低增长”伴随“高通胀、高利率、高杠杆”未变,地缘冲突、贸易保护等不确定风险仍存。总体表现为“四个不变”:全球经济低速增长不变;高通胀、高利率不变;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低位运行不变;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组的趋势不变。也要看到,“四方面的边际改善”提供了一些有利条件:全球商品贸易增速触底反弹;美国降息补库周期大概率启动;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部分缓解;中美恢复沟通释放“正和博弈”空间。
国内形势:在艰难恢复的国内环境中把握增长新周期的“动能之变”。扩内需、提信心、防风险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而刺激政策发力显效将成为经济“恢复性增长”转向“内生性增长”的关键。总体看,三大需求“总体趋稳”但“各有各难”,消费回暖但改善有限,投资趋稳但韧性偏弱,出口转正但显著承压。中国经济的短期问题夹杂在大周期的转换中,2024年或将是新周期的重要拐点之年,在应对短期难题的同时也要着眼新周期做出面向长远的布局安排,寻求新的平衡。一方面,主动应对旧动能退潮的“余波”风险,并结合新的人口趋势、供需结构等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新动能由“蓄力”转向“发力”,且要在新全球化格局中重塑形成新比较优势。
上海形势:缓步增长、转型深化、机遇潜藏。复盘2023年,经济总体恢复向好,形显“N”型复苏之态,势尚处“磨底”阶段,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复苏基础不稳等问题仍存。以2019年数据为标尺观察上海经济增长的具体动力恢复情况,服务业和消费仍是恢复的主要缺口,工业、外贸和投资稳健恢复但动能趋弱,市场主体信心修复存在时滞。展望2024年,经济持续回升可期,消费边际改善、金融低基数下反弹、信息服务保持惯性领跑的“三大支撑”有望释放经济内生潜能,但需要积极统筹应对工业复苏稍显不足,外资流出难以逆转,地产企稳尚不牢固的“三大难题”。
2024年作为上海经济从“恢复性增长”转向“内生性增长”的重要转换之年,在应对短期困难的同时也要着眼长远布局。围绕关键主体、关键要素、关键难点,促进内生动力增强与市场预期改善形成良性循环;围绕提质增效、前瞻布局、国家战略落地,挖掘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新增长潜能和可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