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城市能源转型经验与对上海的启示
核心观点
能源转型是国际主流城市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旨在满足更高的生态环保和能源安全要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国际城市纷纷探索能源转型之路,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措施,推动城市能源系统向低碳、清洁、高效方向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创新能够带来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生产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消费方式的转变,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政府则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法规,对能源生产和消费进行严格的管控,引导企业和公众积极参与能源转型,为城市能源转型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对比研究发现:国际主流城市能源转型具备三大基本特征。一是未来的能源系统将由多种能源共同构成,增加其安全性和灵活性;二是能源系统的全面升级将重塑整个产业链,数字化和智能化领域将孕育出新的商业模式;三是技术革新和规模化速度将极大影响能源转型进程,包括技术的可行性、成本结构和社会接受程度等。技术创新在国际城市能源转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光伏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效率显著提升、成本快速下降、技术不断迭代;虚拟电网技术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有效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储能技术调节了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提高导致的供需两侧不平衡,为能源系统的可靠性提供了有力支撑。成功的能源转型离不开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协同作用。政府通过制定明确的能源转型目标、实施碳排放交易、提供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发了市场主体参与能源转型的积极性。
建议:一是促进先进能源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为城市能源系统赋能升级。充分利用上海在新能源汽车、氢能装备制造、光伏与光电子器件产业、电力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产业基础优势,着力发展以光伏、储能、制氢、综合能源服务等为核心的先进能源技术;培育本土科研与技术产业工人团队,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平台,为城市能源系统赋能升级,激活产业升级潜力。二是能源管理方式模式勇于创新,保障能源变革顺利推进。充分发挥政府在城市能源转型中的领导者、决策者、牵头者的角色,在规划上做到前瞻性与可持续性统一结合;对碳达峰目标及实施路径进行综合评估,灵活调整相应的管控和激励措施;引入创新的投融资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能源产业,通过金融为能源转型赋能。三是出台地方配套政策,活跃当地能源交易市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在电力体制改革、天然气体制改革中的决策部署,通过鼓励本地能源公司、售电公司、电力用户参与电力交易、碳排放交易、绿证交易,减少强制化定价干预手段,激发参与者以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