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提升五个新城产业发展能级的建议
核心观点
在“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市域空间发展新格局之下,五个新城被赋予了更高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要求成为本市先进制造业的主要承载区。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促进和保障“五个新城”建设的决定》指出,新城建设应当加强产业支撑,聚焦先导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根据自身的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现错位发展、互补发展、联动发展;聚焦产业链价值链关键环节,提升主导产业能级,打造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本研究在梳理新城产业发展现状和瓶颈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新城产业能级、打造区域增长极的政策建议。
研究发现:总量方面,新城是上海工业发展的基本盘。2023年,五个新城合计规上工业总产值占所在区的37.1%,占全市24.9%。新城作为上海制造业“压舱石”功能基本形成。然而,从总量增速来看,五个新城对全市工业稳增长的驱动力仍然不足。2021-2023年,五个新城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比例基本保持稳定,但新城之间存在差异,部分新城的工业增速慢于全市平均水平。产业结构方面,新城是上海主导产业的重要构成。从产业特色来看,五个新城结合各自主导产业和特色功能,打造“一城一名园”。嘉定新城“国际汽车智慧城”、青浦新城“长三角数字干线”、松江新城“G60科创走廊”、奉贤新城“东方美谷”、南汇新城“数联智造”发展取得成效。当前,新城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主要体现为: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竞争力有待加强;支柱产业增速下滑,新兴产业有待培育;产业发展面临资源要素制约;创新策源能力相对较弱,创新协同有待提升;设施配套需加快完善,产城融合有待强化。
建议:面对国内外环境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五个新城制造业发展应当不断聚焦,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注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做强做精主导产业,打造特色产业体系。强化高端产业引领作用,发挥各新城的相对优势,支持新城做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二是强化中心城区联动,促进科技成果孵化。推动新城与中心城区资源对接、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加大科技创新资源倾斜力度,支持中心城区科技创新成果优先在五个新城进行落地。三是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助推产业发展。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支持新城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完善产业用地政策,加大财税和金融支持力度。四是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推动新城公共服务设施软硬件品质和内涵提升,加快完善新城对内对外交通基础设施。五是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加大放权赋能力度。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对新城主导产业发展的战略谋划和布局引导,提高支持政策的匹配度;完善稳商招商服务协调机制,提高新城高端产业人才引进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