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赋能上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核心观点
随着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不断加深,对于数据的可信流通和溯源认证提出了更高要求。区块链技术凭借不可篡改、共识机制等特性,有利于在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政府间建立数据可信交互的渠道,成为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数据流通的理想技术底座。在事前,区块链结合隐私计算技术对车端和路侧数据进行价值挖掘,应用到车企智驾算法、交管部门信控优化等大数据创新场景。在事中,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智慧交通多方、多维度数据交叉验证机制,帮助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解决虚拟车辆身份、干扰车间通信、误导车辆行为等安全风险。在事后,针对智能驾驶事故责任认定环节,将车辆智驾故障和交通事故前后的关键数据进行分布式可信存证,在责任鉴定时提供多方的可信原始数据。
区块链与智能驾驶的结合已有初步应用探索,主要在数据流通和可信溯源方面。例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零数科技等企业共同搭建汽车大数据区块链交互平台和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溯源与存证平台,实现了对智能驾驶场景数据的交易和存证鉴证。但目前,由于区块链上交易尚不具备法律效应、数据价格难以达成一致、企业担心商业隐私泄露等问题,汽车大数据区块链交互平台的数据交易量和频次不及预期,企业上链意愿不强。
近年来上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在临港新片区、嘉定区和浦东金桥等地围绕数据可信存证、数据交易等环节展开了各自的创新场景实践,但整体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合力。建议:整合筹建市级智能网联平台,由各级政府、智能网联企业、产业区块链公司、高校等多方联动搭建上海市智能网联产业可信数据空间,汇集真实可信的智能网联数据,并形成数据资产入表和数据流通变现的服务渠道。深度拓展创新应用场景,丰富区块链技术在智能驾驶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层面的相关应用创新,如车路云协同安全防御、可自动化定损理赔的智能车险服务等。完善配套法规与监管,明确数据流通交易、智能合约的法律效力,为区块链技术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应用提供政策保障,同时加强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