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旅市场恢复情况及政策效果调研

作者

沈 杰,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正高级经济师

王雯莹、周继洋,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字号
[ ]

核心观点

  文旅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是有效支撑消费升级的重要抓手。上海文旅市场热度蒸蒸日上,电影票房领跑全国,演出场次数占全国市场近三分之一,始终是全国最热门的旅游城市之一。疫情发生后文旅市场遭受重创,上海市、区两级政府积极出台系列措施稳增长促发展,对行业回暖起到了积极作用。

  研究发现:电影市场回暖趋势明显,2023年上海假日档期票房位列城市票房第一,“上海出品”影片逐渐成为支撑市场的中坚力量,影院规模、高科技放映设备装备全国领先,初步形成“1+3+X”产业格局,上海国际电影节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演出市场全面重启快速回暖,上海演出市场实现强劲复苏,场次、票房、人数等各项数据均超过疫情之前,从细分领域看演唱会与小剧场领跑演出消费市场,并且高质量演出项目吸引外地观众“跨城观演”的现象在疫后进一步得到释放。旅游消费活力蓬勃复苏,国内游的反弹势头尤为明显,市民出境游意愿也持续高涨,占据出境游交易总金额及交易笔数双第一,体验型旅游产品展现商机,以“短平快”为主要特色的“城市微旅行”产品脱颖而出,上海成为“Citywalk”的热门首选地。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疫情给电影市场带来长久性影响,体现在市场规模收缩、投资力度下降、消费意愿分流、影片整体创制进度延缓、重大节展经营发展面临挑战等方面。二是演艺市场不确定性仍然存在,演艺行业遭受重创,即使市场开始触底反弹也仍然需要负重前行,并且一定程度形成了线下观演消费的“真空期”,导致消费者 “进剧场”的意愿降低,此外国内原创“红利期”也将伴随海外引进重启进入尾声。三是旅游市场彻底复苏仍需时日,旅游人次大幅增长的背后,旅游消费降级态势较为明显,出境游价格高企、入境游仍显疲态,比起“走出去”的火热,国内旅游市场在“引进来”上仍是寒冬,入境游的门槛较高导致更多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的海外游客还未能归来。

  建议:一是要源头发力全方位推动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持续做大、夯实上海电影市场的基础规模,保障票房的稳步提升,不断提高电影市场水准,发挥好上海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引领作用,重点推进上海科技影都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提升上海国际电影节影响力。二是推动演出市场“供需两旺”。着力释放前滩31演艺中心、西岸大剧院等新建剧院活力,以“演艺大世界”等品牌IP为重点抓手,以亚洲大厦观演热潮为范例,持续提升“上海出品”影响力,并以演出“粉丝经济”释放文旅融合效应。三是因势利导转换旅游发展新动能。要持续以文旅融合为代表的“旅游+”模式延展旅游消费深度和广度,推出更多沉浸式、体验型的“旅游+”新业态,持续释放“城市微旅行”优势,重点优化环境破解入境游难题,将上海打造成为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

研究领域

文化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