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上海跨境电商发展的若干建议

研究
团队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正高级经济师 马海倩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宣传编辑部副主任 朱春临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常思远

字号
[ ]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跨境电商为数字经济驱动的高效率线上贸易战略新通道,具有潜在市场大、灵活性高、触达市场范围广等优势,加速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势力和新动能。近年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迅猛,持续引领“国货出海”。上海跨境电商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及痛点堵点。本文在深度调研、座谈的基础上,与跨境电商“第一城”深圳进行对标比较,针对跨境电商面临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上海跨境电商进阶发展的若干建议。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问题一:跨境电商规模仍待提高。2023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及增速上海为2623.9亿元、42.5%,深圳为3265.3亿元、75.2%,此外,在海外仓数量、电子商务企业规模等核心绩效指标和生态体系等方面,上海较深圳也存在一定差距。相关建议:千方百计吸引各类跨境电商主体,包括头部电商、品牌型跨境电商、国际知名电商平台等;绘制专业服务“能力图谱”,打造上海在跨境电商领域的独特优势。

  问题二:跨境物流保障不足。随着直邮物流需求快速增长、直邮种类也不断拓展,空运运力供不应求的问题凸显。根据企业反馈,尽管在相关部门的帮助协调下运力已有提升,但仍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同时还带动了航空单价的提升,对其成本造成较大压力。相关建议:上海空海港资源禀赋突出,要进一步深挖跨境运力潜能;同时大力发展海外仓模式,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贸易摩擦。

  问题三:目标市场较单一。上海出口长期以来紧盯欧美市场,且路径依赖较为严重,对新兴市场的开拓不够。相关建议:支持跨境电商大力拓展新兴国家市场;充分发挥“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鼓励上海外资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出口。

  问题四:政策监管壁垒提升。跨境电商因其“跨境”与“电商”特征,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监管合规挑战,特别是在知识产权纠纷和碳足迹等领域。相关建议:构建知识产权维权机制;构建碳足迹全链条管理体系。

  三、研究的主要创新

  1、本文以问题为导向,深度访谈了跨境电商代表性平台企业,对跨境电商的形成机制和操作问题进行了全面了解,并咨询了相关业务部门、组织专家讨论,深入探讨相关问题的准确性、紧迫性,提出了上海更好发展跨境电商的相关对策建议。

  2、本文侧重城市对标,挖掘深圳相关成效背后的创新举措,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上海在跨境电商领域的不足之处、下一步改进的方向,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了思路借鉴。

  • 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