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调整期上海与全国经济总体比较分析

研究
团队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正高级经济师马海倩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汪曾涛、邹俊、徐逸菁

字号
[ ]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上海具有城市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的特征,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占比高,外贸依存度大,导致上海经济面临的冲击比全国更大,走出本轮调整期面临的挑战也更大。课题组对1990年以来全国和上海的宏观经济走势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对1998年和2015年前后两轮调整周期的宏观数据表现、经济运行特点和困难挑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当时采取的宏观政策和重大举措进行了复盘梳理。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轮调整期经济运行特征总体比较。一方面,三轮调整期宏观指标均表现为增速和物价“双低”。从经济增速看,受亚洲金融危机等影响,1998年全国GDP增速首次“破8”,2015年受“三期叠加”影响全国GDP增速一度“破7”,2020年以来叠加疫情影响,全国和上海经济增速均出现大幅波动,全国年均增速低于5%,上海甚至低于4%。从物价水平看,1998年前后全国CPI和PPI均落入负增长的历史低点,2015年前后全国CPI涨幅跌至2%以内,当前物价又出现新一轮的下降收缩。另一方面,三轮调整期经济运行均面临“两弱一高”突出困难。具体表现为总需求偏弱、市场预期偏弱、重点领域风险较高。

  三轮调整期采取的宏观政策和重大举措。一是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在经济调整期,国家都果断出手,加大稳增长调结构政策力度。二是采取稳增长调结构增动能的“大招”,如房地产市场改革、积极加入WTO、深化国企改革等。

  应对当前稳增长压力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与前两轮相比,当前经济发展无论是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还是现有的生产要素条件,都有很大的不同。今后几年,全国和上海经济要保持在5%左右的增长水平,还需要更大力度的稳增长政策和更加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作为全国经济的窗口和风向标,上海经济发展仍具有较强的韧性和较大的潜力,在经历2020年以来经济增速低于全国的调整期后,依靠自身优势和艰苦努力,有望像前两轮调整以后一样,继续与全国保持同步,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研究的主要创新

  一是对三轮调整期经济运行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三轮经济调整期背后的原因都是短期与长期交织,内部与外部叠加,周期性与结构性共振,在不同时期还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疫情冲击、中美博弈等超预期性因素的影响。上海与全国经济走势和面临的困难总体上是相似的,但也有城市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等明显的特征性因素,导致上海经济所受的影响大于全国。

  二是对三轮调整期采取的宏观政策和重大举措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一方面,采取宏观调控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发力,托底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因时因势采取重大举措,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激发国内潜在需求,实施结构性产业政策,释放重点领域改革红利,增强内生动能。

  • 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