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改创所所长王果接受上海电视台直播连线采访: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之路,何以为“担当”和“尖兵”?

2025-07-11
字号
[ ]

  7月7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为国担当勇为尖兵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

  全会指出,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切实增强为国担当、勇为尖兵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自觉从落实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的高度谋划和推进科技创新,更好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上海将如何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何以为“担当”和“尖兵”?我院改革创新所所长王果接受了上海电视台《今晚·看懂上海》节目的直播连线采访,一起来看↓

  Q: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底考察上海后,上海针对人工智能产业明确了“五条遵循”,包括底层技术、垂类应用、生态体系、人才活力和治理机制,“五条遵循”分别切中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怎样的关键?人工智能作为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这次全会也提出要加强重点科技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等,上海在这方面应该怎样发力突破?

  A:刚才提到的针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所明确的底层技术、垂类应用、生态体系、人才活力和治理机制,确实触及了新兴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要素和环节。这也体现了上海从技术攻关、应用场景、产业生态构建、人才引育以及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等方面,正在全方位、全链条构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体系。

  比如,通过底层技术的突破,来加速基础模型的迭代升级,进而把握前沿性、颠覆性的技术走向。

  再比如,治理机制的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为人工智能产业营造了适应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和创新规律的良好环境。对政府相关管理、监管和服务部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具备敏捷治理的思维,在守牢安全底线的基础上,为包括人工智能产业在内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释放广阔空间。

  对于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导产业的发展,全会也从加强重点领域科技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任务要求。我认为重点还是要进一步去完善上海的产业创新生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上海创新资源集聚、产业基础扎实、营商环境优质的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放大产业应用。通过科技金融的强力支撑,来形成科技产业与金融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

  Q:11年前,习总书记在上海提出“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两年前的11月份,总书记将“进军”改成了“迈进”,今年则提出“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从措辞的变化,能看出上海的使命和方位有怎样的变化?

  A:从“进军”到“迈进”再到“建成创新高地”,其实反映的是11年来上海落实总书记的要求、服务国家战略、建设国际科技科技创新中心的路径。

  一方面,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始终紧密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为国担当的初心和使命。比如,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着力突破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等,都体现了上海有针对性地布局国之所需。

  另一方面,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是基于上海正在从已经建成的国际科创中心的框架,向形成科技创新核心功能奋进阶段,中央赋予上海的新使命。这也意味着上海要在纵向上进一步拔高创新策源能力,率先在更多的领域里去领跑。

  所以,从国家发展全局来看,上海的样板其实就体现在对无人区的探索上面,体现在实现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现发展新理念,从无到有的跨越上。

  Q:围绕“为国担当、勇为尖兵”,《意见》给出了一些关键词,包括从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的高度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要勇于担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等,“担当和尖兵”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又为什么是上海?

  A:服务国家战略、为国担当是上海的使命和方位,在国际科技博弈日趋升级和激烈的当下,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国担当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服务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国家的战略需求,我们要做强在沪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针对重大的科学问题,卡脖子技术原创的基础理论、底层技术原理等发力,为国家贡献更多的从0~1的原始创新成果,也就是在创新策源方面要不断有新发现、新发明涌现。

  二是上海要在长三角的创新协同方面发挥龙头作用,引领长三角共建科创高地。

  三是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拓展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模式、打造科技创新国际合作载体、汇聚全球创新资源要素、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等方面,代表国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这方面上海是有优势的,因为上海本身就是开放的前沿。

  Q:《意见》还提出,上海的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上海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要走到前列,当好标杆。在创新环境和土壤培育方面,上海现在还有哪些硬骨头要啃?

  A: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对上海科创高地的建设非常重要,背后体现的是要进一步优化城市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系统,为创新策源功能培育、人才创新活动等释放充足的空间和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

  比如,在加强面向创新前沿的基础研究布局过程中,要探索支持科研人员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这背后就涉及到针对科研人才资助、激励、评价以及风险分担等创新型的制度设计。需要在投入资金的来源多元化、科研支持的长周期化、经费使用的高效化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

  又比如,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那在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市场需求牵引的技术研发供给方面要加强探索,包括培育相应的研发载体、建设创新平台等。

  再比如,要推动科技产业与金融的良性循环,这背后也要健全一整套的产业生态,但最终都是离不开创新人才,因为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