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矿产内涵及供需特征

研究
团队

市场与价格研究所 崔少敏

字号
[ ]

  世界主要大国纷纷建立起“关键矿产目录/清单”,关于战略性新兴矿产的内涵虽无统一定义,但均强调其对新兴产业发展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从我国来看,2016年11月发布《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其中首次提出“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将石油、天然气、煤炭、稀土、晶质石墨等24种矿产列入战略性矿产目录”。从美国来看,更加注重保障国家安全。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将关键矿产定义为“供应链容易中断,在产品制造中至关重要,而缺少这些产品会造成重大经济或安全后果的矿产”,将战略性(关键)矿产定义为“关键矿产的子集,国家安全应用不可缺少”。从欧盟来看,更加注重低碳产业发展。欧盟委员会2018年发布《关键原材料和循环经济研究》报告,认为关键原材料对于高科技产品和新兴创新尤为重要。从加拿大来看,其不仅考虑自身经济安全,也考虑盟友供应链安全。根据加拿大《关键矿产战略》,“关键矿产”必须满足如下条件,即对加拿大的经济安全至关重要,且其供应极易受到威胁;或是加拿大向低碳经济转型所需;或者为加拿大的合作伙伴和盟友提供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关键矿物的可持续来源。此外,日本、澳大利亚、英国以及印度也都出于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考虑,纷纷出台了关键矿物目录清单。

  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矿产供需特征有以下几点。从需求端看,一是世界主要大国战略性关键矿产种类重合度较高。中国与美国有21种(类)重合,与欧盟有17种(类)重合,中国、美国、欧盟重合16种。二是各品种需求量差别较大。如清洁能源中,对于电动汽车中的电池,锂、镍、钴等关键金属不可或缺;而氢能则对铂族金属有较高需求。三是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关键矿物的需求快速增长。WTO《关键矿产:供应链、贸易流和增值》报告显示,过去二十年来,关键矿物贸易不断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0%。从供给端看,一是全球关键矿物的地理分布呈现高度聚集特征。以锂、钴和稀土为例,其世界储量排名前三的国家,占全球供应总量75%以上。二是关键矿物从探明到生产的周期较长。有研究对2010—2019年的矿物开采项目进行评估,认为从发现矿床到实现第一次生产平均需要16.5年。三是关键矿物的采掘、加工和消费环节被不同少数国家主导。关键矿物供应链的上游集中在某几个具有相应自然禀赋的国家,冶炼加工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环节,因此关键矿物供应链的中游集中在具有资金和技术优势的少数几个国家。

  • 市场与价格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