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月本市与全国CPI走势对比分析
年初以来,受国内食品总体供应充足及国际原油价格高开低走等相关因素叠加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低位运行(1-4月同比增长-0.1%)。主要原因:一是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欧佩克(OPEC)等产油国增产及美国对等关税加码,共同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下跌(4月,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下跌12.5%,国内汽油价格同比跌10.4%);同时,美国高筑的贸易壁垒不仅影响进口商品供应,同时导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进一步拖累需求。二是国内消费需求仍显低迷。消费品需求疲软和服务价格修复不足成为制约CPI上涨的关键因素。尽管在“五一”假期消费刺激下,4月份全国机票、交通工具租赁、宾馆住宿、旅游价格分别环比上涨13.5%、7.3%、4.5%、3.1%,但旅游出行需求在假期后大幅回落,价格增长难以持续。
对比来看,本市与全国CPI走势大致相近,但同比增幅高于全国(1-4月高出0.2个百分点),与其他城市(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重庆)相比也处于高点。在CPI细分项中,尽管上海在交通通信价格的同比跌幅超过同类其他城市,但在衣着、居住、医疗保健、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的同比涨幅位列第一。此外,CPI同比增速较高的城市还有广东省深圳,但与本市不同的是,其价格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为食品烟酒价格。
本市1-4月CPI增幅高于全国水平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本市上年CPI基数较低,上涨空间较大。2024年全国CPI当月同比增速普遍高于本市,且仅在1月出现同比下降情况,其余月份均为正增长。相对而言,2024年上海CPI在1、3、9月同比下降,4、5、10月同比持平,且除2月(春节错月影响下同比增长0.8%)其余价格上涨月份的同比增速均不超过0.3%,为2025年CPI同比转跌为涨提供有力支撑。二是部分非食品消费品价格稳步提升,时尚消费拉动作用明显。今年以来,全市时尚消费热度不减(一季度上海市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0.9%;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9%),带动服装、化妆品及手表价格保持高于全国水平的上涨趋势。与此同时,国补政策带动耐用消费品需求。尽管上海市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同比降幅大于全国,但家用器具等耐用消费品价格受国补政策刺激有所回暖,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0%。三是服务价格持续上涨,成为CPI正向运行的关键支撑。受人力成本增加与消费升级的双重影响,上海市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医疗服务、美发等其他服务价格延续上年增长走势,增幅高于全国。同时,新建住宅价格和二手房交易价格上涨进一步推升自有住房折算租金(2025年一季度同比增长0.8%)。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本市服务CPI同比增幅达0.6%,高出全国0.3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