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级的思路研究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广州、杭州、成都以及本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经典实践与亮点做法进行梳理,围绕智慧健康管理、中医药特色、医养融合以及特色专科等方面形成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启示。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是发挥数字动能,推动智慧健康管理场景落地。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智能化慢病管理平台,运用智能化信息平台,优化慢病管理,支持和辅助方庄社区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及时科学地对签约患者进行随访、评估;龙华区人民医院大浪街道区域社康中心打造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通过标准化管理和物联网,实现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示上海充分运用数字化新技术,持续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字化转型,促进医护优化协同。
二是发扬中医特色,加快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中医药工作发展上逐年加强,特别培养药学人员专科方向中药师,与临床携手打造特色诊疗;朝阳区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重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预防慢病管理中的运用,运用中医技术满足老年人群体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运动损伤、新冠后遗症及中风后脑血管病康复需求;杭州市拱墅区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借助中医药优势,打造有特色的盆底康复中心团队。提示上海积极推动社区中医药发展,并将中医适宜技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
三是深化医养融合,做优老年群体健康管理。杨浦区平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康复中心建设与家医签约融合,健全健康管理体系,在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建立老年人的慢病档案,实施健康干预,提供预约转诊和长处方服务,强化养老护理过程,提升服务质量,改善老人健康。提示上海应医护养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为老人提供全面康复的链条服务,构建综合性、连续性大健康服务体系。
四是打造特色专科,实现一中心一品牌发展。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虹桥分中心,由专业的眼科医师和护士进行检测和诊断,上级医院专家定期到社区开设门诊并进行技术指导;广州市海珠区昌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建设社区医疗机构心理科室,进校开展青少年心理干预工作。提示重视眼科、心理精神干预等特定医疗学科在社区卫生工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