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四维联动”,提升上海科创支撑引领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的双效作用

作者

邓智团,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刘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字号
[ ]

核心观点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围绕增强“四维联动”,提升上海科创支撑引领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的双效作用展开探讨,分析其战略意义、内在逻辑,剖析现存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从战略意义来看,增强“四维联动”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强化前瞻性与战略高度,科创与城市支柱产业深度协同,助力上海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稳固地位;另一方面,强调系统性整合优势,科创渗透各领域,打破孤立局面,促进要素高效流动,形成良性生态闭环。此外,聚焦经济发展双效,既追求高效益,推动产业创新升级,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又注重长效性,确保可持续发展。

  其内在逻辑体现为“四维联动”各有侧重。要素联动聚焦“资本—技术—数据—人才”等关键要素优化重组,如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整合要素实现研发到量产的高效转化。功能联动彰显“五个中心”深度交互与双向赋能,像航运科技企业借助多中心协同实现腾飞。空间联动着眼于核心功能承载区域的协同,如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合理规划与区域联动。政策联动注重不同层面政策协同,为产业发展筑牢政策根基。

  尽管上海在“五个中心”联动发展中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要素流动方面,靶向发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问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低,人才流动受阻。策源功能方面,融合水平有待提升,主体间沟通协作困难,利益共享难。空间格局方面,集聚联动不足,市域协同网络不完善,跨区合作不畅,部分区域功能配套滞后。政策制定方面,协同效应差,政策目标不一致,执行机制缺失。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深化要素联动,构建多层次网络化关联,吸引高端要素集聚,促进资本要素流动,破除人才和技术流动障碍。增强功能联动,借鉴国际先进模式,强化金融赋能,打造数据枢纽和国际会展之都。加强空间联动,优化空间布局,构建交通和通信网络,推进重点区域发展和用地混合利用。优化政策联动,强化统筹协调职能,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设置政策过渡期,加强法律审查与监督。

  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需持续增强“四维联动”,提升科创双效作用,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