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助力小微企业融资典型案例研究——以数字供应链金融为例

作者

徐晓濛,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金融房地产研究所

字号
[ ]

核心观点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数字金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特性与小微企业融资具有天然的契合度,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基于此,本文重点聚焦数字供应链金融这一领域,剖析数字金融如何在创新融资模式、克服融资约束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当前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及相关建议。

  发展现状:我国供应链金融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现正加速迈向以数字化“N x N”为特征的4.0阶段,该阶段旨在突破依赖核心企业的中心化融资模式,构建“脱核”供应链金融模式。目前,已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数字供应链金融平台。发起主体上,涵盖产业链核心企业、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三类,其中由核心企业搭建的数字供应链金融平台占据多数。业务场景上,主要聚焦于应收账款融资场景,库存融资等其他场景的数字化转型也在积极探索。技术应用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着重解决应收账款融资场景中单据凭证验真、信用多级传递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环境层、技术层、应用层等三个方面。环境层,区块链技术及其衍生应用缺乏系统性的法律支撑,法律效力不明确阻碍了其大规模应用。同时,市场存在监管空白,现行监管对这一新型业务模式的穿透式管理能力明显不足。技术层,面临性能瓶颈、隐私泄露、跨链互通不足等三重挑战。如在隐私泄露方面,供应链金融涉及交易、财务等大量企业敏感信息,尽管加密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信息安全,但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应用层,市场上的数字供应链金融平台主要缓解了以应收账款为代表的供应链上游融资问题,业务场景相对局限,未来需进一步拓展至库存、预付账款等下游融资场景,实现更为全面的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

  相关建议:一是健全数字金融法律及监管体系。加快推进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立法,构建兼顾规范和创新的监管机制,实现监管治理和金融创新的有机融合。二是加快数字技术研发及多元技术融合。聚焦区块链性能、隐私、跨链等方面,着重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并推动区块链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交叉融合,全面提升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效能。三是构建共建共享共赢的数字金融生态圈。探索制定数字供应链金融的统一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构建数字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数字金融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研究领域

金融房地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