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下一代“竞技场”提升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含“新”量

作者

马海倩,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正高级经济师

郑睿,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汪曾涛,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字号
[ ]

核心观点

  在全球经济版图加速重构、产业链供应链深刻调整的大背景下,麦肯锡《下一代竞技场》报告揭示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基于数据分析识别出12个呈现超常增长和活力的“竞技场”领域,并基于全球科创和产业演进趋势,预测未来18个行业领域有望成为下一代“竞技场”,到2040年将创造29万亿至48万亿美元的收入,相当于全球GDP的10-16%,成为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关键力量。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对报告进一步分析与解读,主要得出以下发现:一是“竞技场”的迭代规律。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持续型”,包括电子商务、电动汽车、云服务、半导体在内的领域不仅是上一代“竞技场”,同样也是未来的“竞技场”,未来仍将保持高增长态势。第二类是“衍生型”,从上一代“竞技场”的细分领域迭代升级而来,如人工智能从软件行业中脱颖而出。第三类是“新兴型”,即涌现出的新兴领域,如共享驾驶汽车、太空产业、网络安全、机器人等。二是“竞技场”的驱动力。包括数字化驱动,即对生产生活方式更高程度的数字化渗透;智能化驱动,即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及其在各行各业的融合应用;绿色化驱动,即绿色转型催生新的市场需求,带动形成系列“竞技场”;消费升级驱动,即把握消费趋势的行业更可能成为“竞技场”。三是“竞技场”的市场格局。当前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现有的高集中度市场,已由行业巨头所占据,新竞争者面临较高壁垒,如电子商务等行业;第二种是潜在的高集中度市场,这类行业处于市场早期,暂无领跑企业,但由于技术资金门槛高,未来或将发展成高度集中的市场,如共享自动驾驶汽车等;第三类是分散竞争的市场,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市场分散或区域分割,难以形成垄断性的企业,如网络安全等行业领域。

  通过对“竞技场”的分析,发改院对上海前瞻布局下一代“竞技场”提出了一系列思路建议。基于领域特征的分析,综合考虑“竞技场”的规模潜力、上海的产业发展基础和相关支撑条件,探索构建了18个下一代“竞技场”的矩阵分析模型,建议上海优先培育处于“第一象限”的行业领域,同时建立动态的监测评估机制,即时调整入围领域。基于驱动逻辑的分析,建议上海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在各领域的深度应用,前瞻布局支撑转型的新型基础设施,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供持续动力源。基于市场格局的分析,对现有高集中度市场、潜在高集中度市场、分散竞争市场有的放矢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确立发展战略重点。

研究领域

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