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制造业发展动向及对上海的启示
核心观点
本文梳理纽约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的理念转变、结构调整与政策创新,得出对上海制造业发展的启示。主要发现,纽约通过生产要素端和企业主体端系列政策举措,成功实现制造业回归,并推动制造业向高附加价值、高服务融合、高生产效率、高孵化能力、高科技含量升级。上海应重视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土地、资金、人才、企业等方面的系统政策创新打造适合制造业发展的土壤,以综合效率提升应对成本挑战,并推动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研究发现:随着纽约推动制造业回归,近年来纽约制造业规模比重逐渐趋于稳定,并具有“五高”特点。一是高附加价值。纽约制造业主要聚焦都市工业的高端定制、总部功能等高附加价值环节。二是高服务融合。纽约制造业与发达的服务业和服务消费需求紧密结合,产业融合发展特征明显。三是高生产效率。纽约制造业劳动生产率高且仍在持续提升。四是高孵化能力。纽约实现从制造到孵化高端制造转型,凭借强大的独角兽孵化能力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五是高科技含量。在技术进步推动下,纽约传统制造业逐渐被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所取代。
为了推动“制造业回流”,纽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要素端和主体端为制造业的生存发展提供合适的土壤,尤其重视结合城市资源禀赋条件构建综合优势。具体来看:一是土地方面,通过更加灵活的用地规划为企业提供充足的生存发展空间。通过多种方式保障工业用地,比如探索工业区功能混合与空间高效复合利用,适度放宽工业区容积率限制等。二是资金方面,通过直接补贴、税费减免和融资便利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比如“工业行动计划”提出将投资4.42亿美元用于城市工业产权,“融资激励”计划为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资金解决方案。三是人才方面,通过打造活力宜居的生活环境和住房、培训等支持吸引留住高层次人才。比如推出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适用房”计划,投资410亿美元建设20万套小户型公寓,其中至少20%-30%低价租给青年创业者和科技人员。四是企业服务方面,通过服务台系统主动及时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
纽约制造业发展的趋势特点和政策举措能够为上海如何更好发展制造业提供决策参考:一是重新认识制造业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制造业在就业带动、居民收入、城市功能、科技创新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服务经济发展有带动、互补作用,而不是非此即彼、此消彼长的关系。二是重新校准制造业行业领域定位。制造业或不应按照行业领域简单分为“传统”和“新兴”产业,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和技术,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是国际大都市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三是重新审视制造业成本和综合优势。制造业发展不仅要关注降成本,更要关注综合效率提升,通过要素效率提升来抵消高企的成本。要为处于萌芽期的企业“雪中送炭”,努力使“好点子”培育成为“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