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中心】王思政:努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

字号
[ ]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讲了“新质生产力”,在解放军武警代表团讲了“新质战斗力”。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新的原材料、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此外还有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模式、新的标准、新的制度、新的平台等。这么多“新”又反过来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

  当下,人类研究进入了“大科学”时代,超宏观、超微观的研究不断演进,传统的瓶颈尚未彻底打破,新的瓶颈又产生了,上海的突破口和发力点在哪里呢?近日,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思政作了题为《努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的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12月31日习总书记向新成立的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时就提出培育新质作战力量,此后多次在视察部队时提出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加强新质战斗力建设。2023年9月,习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全国“两会”上,习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讲了“新质生产力”,在解放军武警代表团讲了“新质战斗力”。

  1、性质、本质

  概要地说三个新:

  一是新的原材料出现。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生产的原材料大多数都是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如宝钢炼钢,多少吨铁矿砂、焦煤换一吨钢材,原材料只能由一家企业独占,用完了就消耗了。知识经济、创新经济时代,相当多企业生产的原材料发生重大变化,现在用的原材料主要是看不见、摸不着,无形的数据信息。原材料可以由一千家、一万家企业同时占用,而且不会消耗。用得越多,价值越大,创新越多。数据不仅是原材料,而是成为资产,企业重新估值,要将数据资产计入。

  二是新的生产力出现。原来讲的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与自然的关系。现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都成为生产力,最近大模型、算力也成为新的生产力。现在美国7家公司撑起美国股市,特别是英伟达已成为人工智能的引领者,今年短短三个月,股市市值从2万亿美元突破到3万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

  三是新的生产关系。原来讲的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领域。现在变成人和互联网、人和物联网的关系,虚拟社会、虚拟自然出现了。甚至人和人工智能的关系将决定各国的未来、人类的未来。

  2、概念内涵表象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特点,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模式、新的标准、新的制度、新的平台。这些“新”又反过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马斯克最早的三家公司之一SpaceX,生产制造发射火箭、飞船,提供卫星互联网服务。航天发射不管在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举国体制,但SpaceX作为一家私人公司,不但能造出火箭,还能制造回收火箭。马斯克开创了商业航天新时代,打开了神秘的象牙塔。同样的事,比如波音公司的航天发射有5万人,而SpaceX起初只有500人。马斯克一直强调“第一性原理”,即从事物的本源去思考基础性问题,不参照过往经验和原理,好用且成本低。航天制造发射用的材料燃料越来越先进,钛合金,碳纤维,液氢、液氧、液煤等,马斯克说不用,用不锈钢就可以,用液态甲烷就可以做到。现在发现火星上也发现了甲烷,在火星上重新生产加工注入之后还能飞回来。实践证明,一家初创企业开辟了航天基础理论突破的新路径。

  iPod,数字音乐播放机,把随身听颠覆掉了。以前听音乐,最早买唱片,后来改成磁带,再后来改成CD。里面有13-15首歌。一张CD15美元,一盒磁带当时也是15美元。但消费者真正喜欢的,每盒磁带里面大概也就1-3首,大多数的歌并不喜欢,但只能整盒买,全世界的音乐销售碰到了天花板。乔布斯发明的iPod,首创将音乐拆零卖,0.99美元一首歌。苹果由此成为全球最大的音乐分销商,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了长尾效应。一下子穷人也买得起了,中学生、高中生、大学生都买得起,你买15首歌还是15美元,但是拆零卖,结果带来全世界音乐销量大增。作曲家、歌唱家、交响乐团也高兴,因为可以多分版税了。他为此又建立了一个虚拟商店Apple  Store。在这个平台上,他的本意是卖音乐和下载应用软件,但是紧接着又做了一件非常颠覆的事,平台向全世界的有志青年开源,提供数据,提供渠道,让大家在上面创业。有点击率了再分成,平台经济的概念出现了。苹果公司很长一段时间的研发经费只有微软公司的4%,但居然成了全世界第一家市值超过两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乔布斯开创了大众生产“众包”的模式,为美国纳斯达克输送了不少优质的初创企业上市公司。

  现在百科全书最权威的是维基百科,它是互联网的一个奇迹,来自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网民编制了这本虚拟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支持290种语言版本,多年前各种版本条目之和已超5300万条。之前最权威的是大英百科,有244年历史的大英百科纸质版2012年3月宣布停止印刷,纸质版最牛的时候字条有18万。大英百科谁编的,权威之中的权威编的,好几年修编一次,就像我们的《辞海》一样。

  知识被越多的人掌握才会有越多的创新。最早知识主要在皇宫里面。大概公元前800至200年那段时间,诞生了一个士大夫阶层,知识下降了一个层面,世界几大文明板块都出现了精神导师,为世界各地的文明板块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到了工业革命时代,知识再下一个层次,工人也掌握知识了,所以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到了知识经济、数字经济时代,草根逆天的故事屡屡发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时代到来了。

二未来可能出现新的物种

  1、先讲“三种人”。

  第一种是生物人。人类已进化200万年,但从这张漫画上看,似乎有点活回去了,但这不是一种简单的轮回,其实是螺旋式的上升。这样的人还是生物人。

  第二种是“机器人”,即人工智能。2018年Facebook开发了两台智能机器做语音识别,两台机器自主对话,自主学习,开发出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语言。

  第三种是“超人”。马斯克开的Neuralink公司,做脑机合一的。在人的身体内、大脑内安装上大量生物芯片、脑芯片,目的只有一个,大大激发生物人的潜能,同时最大程度地抑制生物人的弱点。这样的举措之后,未来所有的人都将成为人才,甚至是天才,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会呈几何级进步。

  2、数字化生存:人的一生就一个P

  随着现在知识爆炸、信息泛滥,200个T已很难叫大数据了,现在一个P才能称为大数据。存储容量上1P,大致可以算一百万G,按照人均期望寿命80多岁计,人一生的信息数据量约等于1P。

三“奇点”效应

  新质生产力,存在“奇点”效应。关键的技术、产品和重大项目的突破往往会形成跳变突变。新质生产力的技术进步不是线性过程,而是指数过程。经验积累性创新发明往往产生线性增长,制度文化型创新发明往往带来指数增长。

  苹果手机。它颠覆了传统的电话手机,其实更像是个终端。苹果手机2007年6月上市至今,一直占据着全球手机市场利润的大头,远超其它竞争对手。苹果公司是全球第一个市值超2万亿、3万亿美元的公司,超过了俄罗斯的GDP。最近它再次将智能手机迭代为AI手机,公司市值再上台阶。

  特斯拉公司。早几年在美国一直没有起到“奇点”效应,当时它的定位是高端人群,产量低,受众面非常窄,美国和全球的燃油车公司受影响不大。上海超级工厂的成功让他把定位降了一格,卖给中产阶级甚至平民百姓,价格大幅压低,产量大幅增加,“奇点”效应产生,中国的新能源车一下占领了世界制高点。中国引领了全球汽车产业迭代创新,“新三样”畅销全球。

  人工智能,SpaceX开创了商业航天和卫星互联网新时代,2023年发射载荷占全球86%,今年一季度已超90%。Open AI、英伟达公司等,都引爆了“奇点”效应。

四考核指标:全要素生产率(TFP)

  考核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指标,即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不仅是衡量生产要素的质量和配置效率的指标,也是衡量核心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大概只有美国的40%、日本的63%、德国的44%。如果这个指标上升了,说明你新质生产力真正落地,真正推动企业进步了。总书记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要炒概念,全国各地都要因地制宜,也不能把传统的都丢掉。传统的要转型,你转型了之后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五“三化”保障

  1、市场化

  今年3月27号市委中心组已专题学习讨论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将之与上海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五个中心”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上海实践紧密结合。但政府只是营造环境,不能越俎代庖,企业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体。比如去年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指出,全球最管用的大模型有50多个,基本上都诞生在企业,研究机构大约15个,从这个比例上可以看出,企业是主体,市场化是主要的变现路径。

  2、国际化

  国际交流合作竞争必不可少,尤其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在计划经济困难的年代,中国将“二弹一星”搞出来了,使中国的战略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23位元勋中海归有21个,平均在海外呆了7年,外语基础都很好,所以人才的培育与引进要坚决走国际大循环之路。习总书记指出,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是人才实力。

  3、法治化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法治化保障必不可少。要用制度保障长期的研发投入。大量的资金投入要有制度保障。科技成果的转化收益向科学家个人倾斜,也要靠制度保障。另外,也要有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宽容异质的思维。

六挑战、瓶颈、机遇

  当下的挑战是人类研究进入了“大科学”时代,超宏观、超微观的研究不断演进,宏观如宇宙起源,天体运行;微观如基因图谱、粒子结构。研究的广度、深度、速度、维度不断扩大,学科交叉、跨界融合、应用实践和产业突破成为驱动基础理论创新的新路径。美国研发原子弹引领核能时代、实施阿波罗登月工程引领宇航时代,发明计算机和芯片引领数智时代、研究基因图谱引领生命科学时代。美国的微软、苹果、英伟达、谷歌、亚马逊、Meta、SpaceX和特斯拉等一批全球科创领军企业延续了美国科创策源的地位。上海建设科创策源地应当学习、研究、借鉴他山之石的经验。

  人类正在从工业文明走向智能文明。人类的知识来源历史上主要是书本知识和科学实验劳动实践,但是从70多年前开始,人类又发明了第三大知识来源—计算机,以及伴随着计算机的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包括当下最热的ChatGPT等。

  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数字经济离不开数据,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巨大,有充足的政府、消费者、企业行为数据,但对数据的清洗、标注、分类、加工、整理、归纳等基础工作仍需重视,有价值、可计算、能交易的数据太少。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需要教育改革。要转变理念,要学方法,提高问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上海突破口和发力点

  建设两大集群未来还要继续发力。

  1、打造大科学装置集群

  加快建设张江科学城。上海已建成和在建的大科学装置有十几项,正在走向世界的前列,如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中心、李政道研究所、激光线站工程,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海底观测网等。要在运维管理上下功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最大限度激发科研人员的活力和创造力,努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在科创研发、源头创新上尽快缩小差距,加快建设好国家实验室。

  2、打造全球高端产业集群

  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先进制造业和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

  第一,围绕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打造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沿海产业带。

  在上海宝山、金山及浙江宁波、舟山等石化产业集群里加快发展新材料,包括汽车、航空航天、船舶、芯片制造等领域急需的特种材料;在上海长兴岛打造世界级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基地,发挥好“南北船整合重组”放大效应。

  在“张江科学城”,围绕芯片、光电子和生物医药等先进产业发力,争取产业链整体突围;在临港“智造城”,发展大型智能装备制造、航空和航天制造、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先进材料、微小卫星、无人设备(低空经济)和空间信息等产业,加快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和车规级芯片制造;在浦东祝桥商飞总装基地,抓住大飞机已经商业飞行的有利时机,规划研究建设“祝桥航空城”。

  第二,对接新领域新赛道发展,布局建设数据交易链和绿色低碳等枢纽型平台设施。

  要进一步探索建立国际数据产业园,加强工业软件自主研发;发挥好上海数据交易所和碳交易所作用,开展规范化交易;建设第三代互联网,研发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挥5G通信技术和超大城市场景应用优势,引领大模型、区块链等新功能培育壮大。

  同时,争取在智能家居、无人驾驶和远程医疗领域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将场景应用的潜力转化为现实优势,助力新技术、新制造、新产品、新模式、新服务加快发展,从而引领经济发展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