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中心】稳定币发展态势、潜在影响及应对策略

作者

易亚琦,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

刘婧敏,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副主任、高级经济师

字号
[ ]

  稳定币是与某类资产建立锚定关系,从而保持币值相对稳定的加密资产,最初主要用于比特币等虚拟资产的交易,近年来逐渐向跨境支付、外汇储蓄等传统金融领域渗透,已成为连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价值桥梁。今年以来,各国各地区加速构建稳定币监管框架,如5月香港发布《稳定币条例》、7月美国通过《指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简称《GENIUS法案》),关于稳定币的探讨达到前所未有的热度。稳定币或重构全球金融货币格局,我国亟须加快对稳定币的深化研究和影响研判,积极探索应对策略,提升人民币在数字时代的国际竞争力。

  稳定币的含义及特点

  稳定币的概念及种类。稳定币实质上是一类以法定货币、加密资产或算法机制为支撑,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价格稳定的加密货币。按锚定资产或抵押品来界定,稳定币可分为四类:法币储备型,由中心化机构发行,以等值的法定货币现金或等价资产作为储备,如泰达币(USDT)等美元稳定币;加密资产超额抵押型,通过超额抵押其他加密货币和自动清算机制来控制底层资产波动;算法型,凭借链上算法调节代币供需来维持锚定;商品抵押型,以黄金、石油等实物商品作为储备资产发行。

  稳定币的特点及应用场景。稳定币保留了加密货币的便捷性和去中心化优势,避免了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剧烈波动风险,具有快速、便捷、标准化、安全、匿名隐私的特点,有可能成为最适合AI时代的交易方式。由于其价格波动小、流动性强,交易成本低、交易效率高,目前已在加密货币交易结算、跨境支付与结算、价值储藏、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多个场景实现应用。

  全球稳定币布局及监管态势

  美国《GENIUS法案》增强美元主导地位,推动稳定币成为主流支付媒介。《GENIUS法案》将稳定币定义为“支付型加密货币”,要求1:1锚定美元资产(基本限定为美国银行机构的美元存款或美国国债等)。与此同时,禁止发行算法稳定币,并赋予持有者破产优先受偿权。

  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实施加密资产交易牌照化与沙盒监管。一方面,设立法币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明确持牌人最低缴足股本为2500万港元,并要求1:1锚定,但对币种、锚定资产结构等未作限制。另一方面,要求发行机构在香港设有实体公司,推出稳定币发行人“沙盒”,机构可先行测试业务风险等。

  欧盟《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条例》建立全面监管框架,维护欧元货币主权。该条例将稳定币分为电子货币代币(EMTs,锚定单一法币)和资产参考代币(ARTs,锚定多种资产),规定稳定币发行人必须在欧盟设立,以1:1储备资产支持。同时,对稳定币日交易额设置500万欧元上限,并禁止非欧元稳定币在日常支付中使用。

  综合来看,各国家地区对稳定币的发行与监管存在共性趋势。分类监管,保障市场稳定,法币型稳定币适用支付工具或者电子货币监管框架,普遍要求稳定币发行人持牌运营,并在本地设立实体机构;其他类型稳定币则适用更严格的规则。“沙盒”测试,平衡创新与风险,允许机构在受监管、可控环境下测试业务,为稳定币创新提供空间。场景拓展,推动多元应用,如香港支持港元稳定币跨境应用,东南亚中小企业可通过港元稳定币实现低成本跨境结算。

  稳定币可能带来的影响

  冲击全球货币体系格局,强化美元霸权“链上延展”。稳定币发展突破了传统金融基础设施的限制,极大扩展了美元的使用范围和场景,使其在全球数字资产市场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提供跨境支付结算便利,弱化SWIFT垄断地位。传统跨境支付体系中,SWIFT占据主导地位,但流程繁琐、手续费高、结算周期长。稳定币的即时结算为相关企业和个人提供更高效便捷的跨境支付服务,将进一步推动跨境贸易和投资发展。

  挤压数字法币流通空间,挑战传统金融监管体系。目前稳定币已在跨境交易、加密资产兑换等场景积累了庞大用户群体,可能挤压数字法币应用空间。同时,稳定币由企业私营,缺乏中央银行作为其“最后贷款人”提供紧急流动性支持,对金融监管和执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推动稳定币布局的思考和建议

  一是稳慎推进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试点与发行。建议探索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与香港构建“境内离岸+境外离岸”双沙盒试点机制。优先支持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清算机构作为发行主体,试点发行以离岸人民币和央行储备资产为基础的人民币稳定币,探索境内外离岸人民币的交换与互通机制。推动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在跨境贸易、数字商品、碳金融等高频链上场景落地应用。

  二是强化数字人民币技术赋能与跨境流通能力。研究稳定币底层技术特性,以区块链技术赋能数字人民币发展,深化“多边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合作。引入智能合约、隐私计算等技术,完善跨境身份识别、反洗钱及合规审核体系。推动数字人民币在国际支付、投融资及清算中的实际应用与标准对接,提升数字人民币服务效能。

  三是打造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的链上资产生态。跟踪数字资产等前瞻研究,探索数字资产流通等可行技术和实施路径。围绕绿色金融、碳交易、政府债券等重点领域,构建与区块链兼容的数字资产发行体系,推动形成规模化链上资产市场。拓展人民币在数字资产发行、交易、流通全链条的应用场景,丰富资产生态,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吸引力与定价权,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资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