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角下的上海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位势研究

研究
团队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王雯莹、周继洋

字号
[ ]

    一、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是顺应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是当今不少国家和地区顺应科技发展趋势、抢占产业发展先机的重要手段,也是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重要抓手和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当前,上海正加快布局数字文创,加大文创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趋势研究,培育智慧旅游、智慧文博等数字文创新业态,跑出跨界发展“加速度”,“数字赋能”将成为上海文创产业发展的关键词。

    20243月,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专项课题指南,我院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成功申报《国际视角下的上海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位势研究》项目。本研究课题旨在从国际视角分析上海文创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位势,摸清目前上海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挖掘发达国家、城市和国内兄弟省市在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先进经验以及支持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亮点,进而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以国际视角掌握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的机遇,文创行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在经历重构,本研究重点关注元宇宙和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发展情况,分析科技成为文化创新的“加速器”的肌理,并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及相关城市的文化数字化转型情况梳理,分析重点案例,为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国际化的研究视角。

    对上海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式进行了梳理。上海推动数字化赋能文创产业,努力打通以数据资源、底层技术、文旅消费场景应用和重大项目综合运用为重点的“采集、开发、应用、集成”的数字化全链条。采集方面,推进文化数据资源开发,通过加快馆藏资源数字化进程、积极搭建文化资源平台、探索数据库开放的商业模式等形式开展探索。开发方面,着力产业底层技术创新,上海在交互技术、人工智能、网络运算技术、区块链技术上“四力齐发”。应用方面,拓展文旅消费应用场景,数字化赋能传统赛道和数字原生赛道“齐头并进”,数字文化新业态不断涌现。集成方面,加快重大项目综合运用,数字文创园区集聚优势显著,数字文化节赛活动影响力不断提升,上海文旅数字化治理体系领跑全国。

    总结上海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存在问题并提出举措。问题主要集中在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尚需健全完善,文化数字化转型项目周期长、难度高、投入大;文创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能级还需提升,带动数字文创产业链发展的能力有限;文化数字化人才缺口大,复合型人才尤其匮乏;文创产业数字化发展环境仍待优化。对标国际,建议从完善顶层设计、提升数字文创产业竞争力、发展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加快优化文创产业数字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升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能级。

    三、研究的主要创新

    1、本研究通过国际比较和国内情况了解,立于全球坐标系中对目前上海文创产业数字化水平进行初步判断,同时通过总结分析近年来全球不同国家和城市以及国内城市提出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为上海文化管理部门提供下一步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相关思路。

    2、结合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相关要求,梳理总结上海在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上的代表性样本,以实地调研为基础搜集整理大量上海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并按“采集、开发、应用、集成”的数字化产业链逻辑进行梳理,具有较好的应用及实践指导价值。

  • 文化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