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十四五”中期评估研究

研究
团队

王果、吴启明、王莹莹、吴新梅、黄兆琦、艾方青、李紫洋、徐子健

字号
[ ]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十四五”时期是奉贤区奋力创造“新时代、新片区,奉贤美、奉贤强”新高峰新奇迹的发展加速期。《上海市奉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指导奉贤区“十四五”发展的五年规划和行动纲领。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需要对标对表《纲要》编制以来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国家、上海市明确的发展新要求,全面评估《纲要》的目标和任务,持续推进奉贤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首先,《纲要》实施取得重大进展。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相叠加的复杂局面,奉贤区上下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全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面推进《纲要》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新城形象和品质显著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重大战略任务有效落实,生态优势更加突显,民生事业繁荣发展,社会治理不断深化,《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指标和主要任务总体进展顺利。

其次,《纲要》实施面临四大难题。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挑战,产业整体能级还不高、产业发展面临要素资源约束、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二是城市建设仍需提质增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补齐短板、优质公共资源需进一步集聚、产城融合水平有待提升。三是乡村振兴建设存在短板,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推进困难。四是社会治理水平有待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效还不稳固、数字化水平还有待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仍需持续发力。

最后,《纲要》推进的相关建议。为推进《纲要》顺利落地实施,需要立足“四个放在”,围绕“奉贤美、奉贤强”战略目标,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推动基础理论、底层技术、颠覆项目、跨界融合、转移转化“五个创新”,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强化新城、东部、南部三大组团发展、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全力打造面向未来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同时也要坚持城乡融合,加快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坚持人民至上,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系统治理,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三、研究的主要创新

一是全面、系统、深入评估奉贤区“十四五”实施总体进展情况。主要围绕20项重点指标,采取自我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工作评估和效果评估相结合等方式,力求客观反映奉贤区发展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市民实际感受度和满意度等。通过综合评估与专题评估相结合、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国际对标和国内比较相结合。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挖掘深层次矛盾和风险隐患,及时发现新情况,为“十四五”后半程面对更为复杂困难局面做好准备工作。

二是辩证地看待外部形势变化,客观分析奉贤面临的危与机。随着国内传统的劳动力及资源比较优势逐渐弱化,奉贤需要在需求紧缩预期下调中探新机。同时,在中央大力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的国家战略加持下,奉贤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作为临港新片区西部门户的重要地位和职能,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从上海市层面看,“五个新城”是上海优化城市空间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贤作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区,要做好新城建设和乡村振兴两手齐抓,全力走好奉贤新城崛起背景下的现代化乡村振兴之路,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排头兵。

三是立足近期,谋划长远,为推动规划顺利落地实施提出多项建议。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提出七大重点举措。如在科技创新方面,从强化创新策源功能、打造南上海创新人才高地、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机制三个方面提出未来政策的着力点和工作的发力点。

  • 改革创新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