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发展目标的奉贤新城实践

作者

周晓娟,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浦东引领区分院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

张璐璐,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浦东引领区分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

陆   渊,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浦东引领区分院工程师

张   灏,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浦东引领区分院工程师

梅家靖,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浦东引领区分院助理工程师

字号
[ ]

核心观点

上海新城发展近20年来,各新城已形成良好的城市功能和产业基础,但对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定位差距明显。一是“独立”方面,新城尚未充分实现分流中心城人口的目标,且公共服务配置标准较低。二是“综合”方面,新城发展动力不足,在近沪地区中处于发展洼地,产业绩效跟上海周边城市相比偏低。三是“节点城市”方面,廊道引导不足,面临新城乏力与近域蔓延窘境。

奉贤新城发展制约与挑战:1.区域战略支撑缺乏,发展方向不清晰。奉贤新城是五个新城中唯一的“战略洼地”,当下唯一值得期盼的是杭州湾湾区协同发展战略,但由于长期受制于当前杭州湾湾区交通条件,在湾区层面尚未形成区域合力,反映在新城空间发展上就是发展方向的摇摆不定。2.先发优势缺失,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逐渐被边缘化。奉贤新城由原来南上海枢纽门户变成区域交通末端,与沿海城镇带城镇功能联系减弱,成为五个新城中对外开放度和辐射能力最低的新城。3.区域产业格局中优势不足,尚未占据产业高价值区段。奉贤东方美谷在规模能级、龙头企业及细分门类上尚未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制造业准入标准不高、产业辐射性不强、头部企业不多。4.新城宜居宜业的比较优势不足,特色品牌不显著。由于新城的生态绿地缺乏系统性和景观性,且功能单一、可达性差,因此尚未体现生态效益和品牌效益。

奉贤新城发展路径与规划应对:1.根据城市发展阶段,科学确定战略发展方向。奉贤新城的定位不是上海的后花园,而应依托上海中心城,打造上海面向杭州湾的门户客厅,其长远发展方向应是向湾发展。2.重拾南上海门户枢纽地位,重塑杭州湾北岸城镇发展新格局。奉贤新城应抓住高铁时代的良好机会,通过奉贤枢纽的建设将高速铁路引入新城,融入区域一体化高速铁路交通网络格局,实现与长三角区域互联互通,重拾南上海门户枢纽地位。3.产业发展补链转型,为新城发展注入新动能。立足美丽健康产业链,联动临港、张江,以建设国际知名美丽健康消费目的地为目标,构建以生命健康为主导、特许医疗为特色、创新载体为支撑的产学研创一体的千亿级美丽健康全产业链集群。重点承载生物医药及保健品、医疗器械、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的国家级研发转化功能平台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由生产制造向生产性服务业延展升级,促进生命健康产业融合式和平台化发展。4.注重空间“聚合”,强化新城空间品质与特色形象。发挥奉贤新城生态绿心的资源优势,改善新城生态建设品质不高,城市中心培育缓慢以及九宫板块功能分割、能级不够等问题。聚焦奉贤新城中心区独一无二的生态林地资源,通过聚合多元要素,将“中央森林”和“人民之环”作为重要的空间载体,整体塑造“森林极核、疏朗有致、九宫簇芯”的城市意象。

研究领域

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