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提质发展
核心观点
生产性服务业处于价值链分工体系的中高端,是壮大实体经济和助推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对区域经济创新协同和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础雄厚,初步具备一定集聚优势,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阶段性问题,相比国内外领先地区尚有一定差距。
问题剖析:一是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和能级较领先地区存在差距。“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 7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 70%”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经济成熟度的重要标尺,目前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和比重相比先进地区还有不小的差距。二是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竞争。三省一市近年来都纷纷出台相关文件规划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但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和功能区布局还缺乏统筹谋划和联动发展。三是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口径与标准等尚不协同。各地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还没有统一的统计口径和标准,政策支持手势差异较大,不利于企业异地拓展业务和区域市场要素流动。
建议:一是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布局,培育和壮大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协同打造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品牌和功能集聚区;加强政策和标准协同,充分释放生产性服务业的外溢效应。二是聚焦三省一市优势产业,提升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能级。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和特色;着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主体,培育和积聚一批掌握产业链资源配置能力、上下游协同能力强的总部企业、行业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多维度打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应用场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三是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扩大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强化国际交流合作,推进企业资源共享,更好服务企业“走出去”。加快长三角区域联动,打响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品牌。发挥行业协会平台作用,合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