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我市银行存贷款余额增速超预期下行的多重因素

作者

徐逸菁,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汪曾涛,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字号
[ ]

核心观点

  2023年以来,上海经济总体仍处于恢复态势,但个别经济指标修复出现波动,特别是金融业各项存贷款余额呈现超预期下降,其中,1-8月上海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4.2%,较年初下降5.4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慢于全国3.1个百分点。存贷款指标加速下行预计将导致金融业增加值增速低于预期,对上海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有所削弱。由此,课题组对上海银行存贷款余额增速下行原因进一步调研分析发现:

  近期存款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包括,城市间竞争加剧,非在沪总部机构存贷款回流较快;疫情期间预防性储蓄推高去年基数;资本市场低迷导致同业存款增速回落较快;受美元加息、人民币贬值影响,外币存款流失较快等。此外,资管新规打破理财产品刚性兑付、上海存款利率定价偏低、居民和投资者的信心仍未修复也是重要的阶段性影响因素。

  近期贷款增速趋势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市场预期偏弱导致总体信贷需求放缓;主体信心不足导致提前还款现象延续;小额贷、经营贷等贷款发放面临后劲不足、不良率升高等问题。此外,上海贷款增速放缓的深层次原因则是来自需求端的结构性变化,本市产业结构转型深化带动融资需求变化,重资产企业持续迁出,轻资产主体比重上升,轻资产行业贷款需求天然较低,因此其融资需求难以填补信贷流失缺口。

  后续需进一步关注以下情况:一是科技企业直接融资增速趋弱。科技企业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增长放缓,市场资金对初创企业支持力度有所下降。二是民营企业投融资意愿不强。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条件有所放宽,但“有钱不愿投、不敢投”的问题仍然存在。三是房地产市场边际变化和政策效果有限。房地产政策优化后带动一定市场热度,但未能明显带动贷款增长。此外,资金空转问题也值得进一步关注。由于利率变化从央行逐步传导至商业银行及金融产品的过程中具有一定时滞,因此市场套利敞口有所扩大。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上海市金融业指标及主要金融市场表现低迷,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内生动能恢复不足、市场预期信心偏弱。稳住金融业的关键矛盾不在于金融业本身,更多需要信心预期恢复、实体经济的修复和资本市场的活跃度修复。

研究领域

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