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创新网络演化实证研究
作者
李 健,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
欧阳才宇,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
张 琳,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
核心观点
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一直以来都有很高的开放程度和创新能力,肩负着打造世界级科创与智造基地的重大战略使命。随着区域内多个城市都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愿景和思路,区域创新网络和协同创新发展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加强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体系建设的要求。把握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创新合作的特点、探讨区域创新网络演化的规律,对于加快发展中国家区域一体化建设,研究后发国家构筑对外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战略高地具有较大的现实启迪意义。本文主要从城市专利合作的角度探讨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创新网络结构演化,发现从2005年到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创新网络不断成熟,核心节点性、网络联系度都在不断提高,形态上经历“链型”向“网络化”扩展、“节点合作紧密”向“一体化内涵丰实”这样一个结构和质量同步提升的发展过程。从子集结构的“子群”调整来看,核心节点从“上海—浙江”到“上海—江苏个别城市”,再到最后“上海—江苏大部分城市”,整个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创新网络不断延伸、拓展和整合。此外,基于省内城市联系,浙江、安徽各自形成自己的网络子群,“江苏—安徽”也存在着网络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