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周期转换视角下2023年上海开局经济运行特征及后续走势研判
作者
马海倩,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 正高级经济师
汪曾涛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经济所副所长 高级经济师
徐逸菁,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经济所
邹 俊,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经济所
尹华琛,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经济所
王雯莹,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经济所
朱春临,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经济所
常思远,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经济所
徐惠妍,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经济所
核心观点
2022年12月以来,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从防控措施的压制,转换为集中感染形成的短期冲击以及后续常态化调整恢复中的“长尾”扰动,参照分析对标地区防疫政策调整和感染周期变化中的经济运行特点,结合上海自身的疫情发展和动力分层情况,预计上海经济在经历一季度相对低位蓄势、二季度凭借超跌反弹推高之后,将逐渐回归基本面逻辑,最终实现全年平稳收官。在经济运行走出疫情周期实现恢复增长的过程中,供需双向发力和市场主体信心修复,以及准确把握疫情重创领域超跌反弹窗口期等,对于有效应对开局外需转弱和工业下行等不利因素,实现经济率先整体好转至关重要。
具体建议包括:其一,持续关注供给修复及主体回归。从经济循环角度来看,经济持续修复有赖供需两端同步回暖,尤其要考虑到供需两侧各自遵循着不同的运行逻辑,即需求端更具弹性而供给端则更具惯性,因此在呵护需求修复势头的同时,供给端的及时修复也要重点关注。其二,市场主体的修复还需跟踪关注“三条线”,即着力解决结构性招工难题、降本增效助力企业利润改善、政策接续稳固企业预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