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性服务”到“智能体服务”: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

王建冬,博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深圳市数聚湾区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窦   悦,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研究生,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助理研究员

任军霞,博士,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常务副理事长,天道金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浙江浙里信征信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   湛,硕士,深圳市数聚湾区大数据研究院咨询师

字号
[ ]

核心观点

公共服务作为政府核心的行政职能,既是民生所需,又是政府承担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职能。随着5G、人工智能、泛在网络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的迭代和普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数字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增长的主要路径。随着信息技术从计算机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跃迁升级,政府治理模式也经历了从韦伯模式向新公共管理模式、整体性政府模式的转变,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模式层出不穷,这也催生了政府向“智能服务”转变的需求,对当下政府治理与公共服务模式提出更高要求。智能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广泛融合,在促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创新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以泛在智能、协同治理和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智能体服务”引发了公共服务的创新变革。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发生多元主体协同、市场化运营和数据开发利用三大转变。本文提出的智能体服务概念从智能联接、智能中枢、智能应用和智能交互四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政府创新公共服务的发展思路,结合地方政府实践案例,总结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政府公共服务的创新模式,为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组织机构参与数字政府建设运营提供了参考。未来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政府公共服务的可盈利性、可应用性、可交互性将随着泛在智能技术的发展继续深化,以数据运营为主导的政府公共服务将成为下一步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