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股上市企业研发、经营、专利数据看上海半导体&集成电路的产业创新力

作者

徐逸菁,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字号
[ ]

核心观点

一直以来,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在市场规模和前沿技术等方面,持续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20年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达2071.33亿元,同比增长21.4%,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升至20.9%。2020年上海半导体设计技术推进至5nm/6nm,12/14nm工艺进入量产)。随着国内各区域“多头并进之势”日显,下阶段,上海能否进一步提升集成电路产业能级、继续保持产业引领优势,很大程度依赖企业主体的创新潜力。

分析135家上市企业数据发现:从企业在细分领域分布来看,芯片设计与半导体材料占据国内行业主体,其中芯片设计类企业占有最大的市值比重,可见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主要偏重中游产品。从企业经营效益来看,芯片设计、终端产品有“量”有“质”,既能够形成规模化市场,又能保持相对较高的利润水平;半导体设备、印制板制造无“量”有“质”,虽然市场规模不大,但能够保持一定的利润水准;半导体材料有“量”无“质”,虽然有较大的市场需求规模,但在主要材料市场充分竞争之下,利润水平总体不高;芯片制造利润水平快速增长,2020年以来受到全球疫情下“电子热潮”影响,由于当前芯片制造产能无法满足短期暴涨的需求,导致芯片制造价格出现快速上行。从空间分布来看,长三角地区是国内半导体相关产业首要集聚地,企业数量和市值规模均远超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数量和市值占比分别达45%和50%;不同城市群集聚的细分行业领域有所侧重,其中长三角地区在半导体材料、芯片设计、半导体设备、芯片制造、半导体封测以及芯片分销等领域呈现较大优势,京津冀地区优势区域为芯片设计、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设备等,总体来看,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上,长三角地区完整度和集聚度均较大幅度领先于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在研发方面的追赶势头明显,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已接近10%,超出长三角地区近2个百分点。

对策建议:一是加快提升主体能级,深入贯彻“外引内培”战略,做强做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二是强化区域产业协同,促进形成区域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集成电路发展格局。三是加快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不断提升产业创新影响力。四是强化重点领域技术布局,立足现有产业优势,强化产业链向高端化、专业化拓展。

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