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梅农指数”观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长与短
核心观点
《世界领先海事之都(LMC)》是由国际航运界权威机构发布的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报告,其指标体系动态反映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的实力对比,简称“梅农指数”。该指数的特点一是更加关注反映航运中心城市在业内的“印象”、“口碑”、“信赖”、“偏好”等隐形实力。二是将航运金融和法律、海事技术实力作为重要评价维度。三是体现了专业人士对航运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洞察,包括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等全球航运领域的重要命题。最近一次(2022年)报告中,上海综合排名第4(排名前五的城市依次是新加坡、鹿特丹、伦敦、上海和东京)。在分项排名中,上海港口物流实力排名第1,船队运输运营排名第4,海事技术实力排名第5,航运金融和法律排名第10,吸引力和竞争力排名则在15名以后。
从各细分领域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如何拉长板补短板:第一,船队运输运营方面,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政策成效初显,未来保持优势需要注意控制办公成本和加大低碳方面投入。建议上海尽可能提供办公成本、税收等的优惠,加大力度吸引全球航运业各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在沪设立地区性总部。顺应绿色、低碳趋势,深化航运绿色低碳转型。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舶登记制度,吸引更多船队在沪登记。第二,航运金融和法律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力船舶融资和航运保险业务。建议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将航运融资业务或业务分部转移至更靠近市场业务的上海。继续加大对航运保险企业的财税补贴力度,进一步扶持行业发展。加大航运保险产品创新力度,探索研究对新能源船舶险、船舶建造险等重点险种的支持政策。第三,海事技术实力方面,上海应继续发扬船舶制造领域优势,并加大研发、教育方面的投入支持力度。加大对在沪船舶科研院所的研发投入支持力度,鼓励申请国际专利,并为相关船舶制造企业提供场地、生产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便利。维持并加大海事教育领域的补助和奖学金资助力度。第四,港口物流实力方面,上海毫无悬念拔得头筹,国际认可度稳步提升。建议持续提升上海港口数智化水平。发挥集装箱全球第一大港优势,加快吸引各类相关航运服务业集聚发展。推动货代物流行业整合提升,大力培育发展本土龙头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做大基础航运服务业底座。第五,吸引力和竞争力方面,上海仍有进步空间。建议争取对国际船舶管理企业管理境外船舶跨境收支的船舶运营费用实施增值税免税政策。加大对本土船员的补贴力度,避免本土高端航运人才断档。继续强化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地位,探索开发船用绿色燃料相关金融衍生产品。